查看原文
其他

全知麦彭仁波切圆寂纪念日 | 对初学者的教诲

如意心宝 2023-05-15


对初学者的教诲


麦彭仁波切造

慈诚罗珠恭译



初学者,就是我们这些刚刚学佛的人。初学者和非初学者的界线是怎样的呢?打个比方,一种剧毒,普通的人吃了以后立即就会死掉,如果我喝下去,仅仅依靠我的修证,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在解毒药物的力量,就可以平安无事,我就是个非初学者。而普通人,不要说毒药,就是吃东西不干净就会拉肚子生病,那就还是个初学者。你们不要认为“我肯定不是初学者,已经学了两三年了”,我们大家都是初学者。


一、前行(一)轮回无义

呜呼!

轮回诸事无实义

无常浮动如电戏。


人的生存价值,只有佛教才有正确观点。佛教认为,一个人真正的价值观,只有当他不受环境和他人影响的时候,只有在他能够静下来好好思维的时候,才会产生。至于大家在头脑发热的时候认为很好的东西,实际上静下来一思维,并不是那样子,那就不是准确的价值观。所以严格地说,轮回中的任何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。不但是没有意义,即使我们为之奋斗最后能获利,它也是无常的,就像闪电一样,或者像演戏一样。古人一直说“人生如戏”,但实际上人生怎么样是一场戏,只有佛教才说得清楚。一般人口头会说“人生如戏”,但心里还是觉得戏跟人生不一样,人生是真实的,戏是假的。而佛教这样说,是因为它知道变化无常是一切法的本性。


(二)寿命无常

何时死亡无定日,

必死缩短长计议!


其实,佛教徒有崇高的人生目标,有长远的计划,比世间人积极得多。世间人再积极,计划再长远,也不过是十几年的计划而已;再伟大光荣,再有崇高的理想,也不过是名利而已。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崇高跟世间人的崇高不一样,释迦牟尼佛的伟大跟世间人的伟大也不一样。所以佛认为那些问题我们不需要去考虑,我们要一心一意地考虑如何提升我们自己,升级我们的心与身,这才是最关键的。



二、正行(一)见解


1.寻找见解的最佳方法

第一、依靠上师诀窍

修持上师之教言,

第二、依靠静处

静处抉择心本性。


麦彭仁波切说,一定要认识到,我们的生命非常有限。在有限的生命中,不要有无限的计划;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完成无限的计划。我们要根据自己生命的长短来做适当的事情,从现在起要走上一条路,去找一个从轮回中安全脱身的出口,这是最关键的。首先要去听上师的教言,然后去思维。思维好了以后,就要到静处去。到静处去干什么呢?就做一件事:掌握心的状态。心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,要去掌握、追究这个意识的状态。为什么要追究意识的状态呢?因为我们真正的创造者就是意识。第一推动力不是上帝,不是万能神,不是无因无缘,就是我们的心,也就是我们的意识。意识是万物的创造者,也是万物的毁灭者。毁灭者和创造者都是意识,不是神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万能的神,没有一个上帝。


2.何谓见解

第一、心的现象

心如闪电似风云,

思维一切众念染,


首先,心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?心的状态是说世俗的心,这里面说心像闪电、像风、像云,有三个比喻。心怎么样像闪电呢?一道闪电可以瞬间照亮一大片区域,但是时间非常短,转瞬即逝。同样的,我们很多心的状态就是这样。我们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,比如说我要去挣多少钱,我要去注册一个公司……等等。这些念头一旦冒出来,如果我们不去观察的话,它可以持续很久。那个时候如果我们感觉到的话,可以立即回头。这不是证悟空性,只是自然规律。闪电几秒钟就消失了,这一点我们眼睛都看得到。 我们的心也像风。实际上风有颜色,也有重量。但是从比较简单的角度来说,风吹过来的时候,只有身体能感觉到风,耳朵听得见风的声音,肉眼在一般情况下,很清亮透明的风是看不见的。同样的,我们的心里面时刻都有很多所谓的烦恼、智慧等等;但当我真正回头去看,想要看清我的烦恼是什么样的时候,却没有办法确定烦恼是什么样的。……心,也就是我们的意识,是一个无形无色的东西,就像风一样。但是风是一个很简单的比喻。……心就像风一样,说在大脑里面也不在,说在心脏里面也不在。……要给精神确定一个位置。这非常难,因为它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。没有的东西你要给它确定一个位置,这很难。如果它有的话,也不会那么难。心还像云一样。云是什么样的?从飞机上往下看的时候,天气好的时候,云都是一朵一朵的,好像下了飞机就可以从云上走过去的感觉。但这只是一个形状而已,实际上没有东西。这是一个。另外一个,晴朗的天空中,突然间会乌云满天,打雷下雨;到天气好的时候,云都没有了。去哪里了?是不是去我们看不见的什么地方了?不是。就是在我们看见它的地方,云当下就消失了。云就在空中无缘无故地产生,无缘无故地消失的。它产生的时候从哪里来?不是东南西北哪一个天空中来的,就是在这个空中产生的,一下子就有那么大的云。它消失的时候,也没有去东边、去西方,就是在这个空间中当下消失了。云是这样的。还有很多的比喻,但这三个比喻比较有代表性地说明了我们心的状态、精神的状态是什么样的。 


第二、心的本性

详加观察无基根,

有如阳焰本性空,

空而现乎现而空。


我们知道,所有的事物都在一秒钟的千分之一、万分之一之间生灭。

我们先把现在的这一秒钟确定下来,这一秒钟之前的那个心,现在存在吗?绝不可能存在。……即使我们意识的运动超过光速,也不可能得到过去的心,它已经不在了。这叫作“过去心不可得”。 

再回到我们刚才确定的一秒钟。这一秒钟以后的心,一个都不存在。它现在还没有存在,现在还没有诞生,它根本就不诞生。在现在这一秒钟,未来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,这叫作“未来心不可得”。

如果有的话,就是现在这一秒钟。其实一秒钟也是一个初步的说法,再分下去,这个一秒钟也不存在。我记得元素周期表第109个元素的寿命是一秒钟的五千分之一。有的元素的寿命可能更短,可能是一秒钟的五万、五十万、五百万分之一。这样分下去,最终精神会变成什么?

在西方哲学里面有一个无限小的说法。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。打个比方,两瓶水,一瓶1公斤,另一瓶10公斤,二者之所以重量不同,是因为两瓶水中的原子或者更小的粒子数量有差距。数量有差距,就说明它不是无限的,它是可计量的,因而是有限的。所以不可能有什么无限小,无限小是哲学上的一种错误说法。 

实际上无论是物质还是意识,分解到最后就没有了,不会有无限小,它不会跟着我们人的观点走。最终没有的时候,你们想想我们的意识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之中?空间和时间都不容纳我们的意识和肉体,除了空间和时间,这个宇宙里面哪里还有我们存在的余地?要这样去想。 

这样子去想的时候,就会深深地体会到,原来我们真的就像海市蜃楼一样,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别的东西。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争论世界是唯物还是唯心。

所以我们人类只有在幻觉的基础上,一个非常错误的基础上,才有我们的生存空间。如果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绝对的真相,我们越是靠近真相,越是连我们自己的位置都定不下来。精神不能定位,人不能定位,我们最后就会消失的,说透了我们最后就会消失。这样子去观察。




(二)修行


1.修行的具体方法

自心原状自然住,

2.修行的结果

若修稳固见心性。


所以这样观察的时候,我们会体会到我们不存在。当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不存在的时候,就不要再去东想西想,应该在这个状态当中静下来。静下来是什么样呢?静下来就是什么也不想,什么也不动。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动的东西了,一切都是在这虚空一般的空性中,融入在这个当中以后,它活动什么?谁在活动呢?所以修心的时候,我们要修正规的修法,就是一定要证悟空性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没有证悟空性,单单是心静下来,这跟解脱没有什么关系。如果证悟了空性,心却静不下来,证悟空性的境界就不能持续。如果既证悟了空性,还能平静下来,这是最好的。一方面证悟空性了,另一方面,证悟空性的境界能一直持续很久,这叫作寂静和止观(慧观)双运,这是止观双运,这是最理想的。


(三)行为


积累证悟的两大因素: 

1.增强信心 

于师强信得加持,

2.积资净障 

积资净障生悟心,

故当精勤而修持。


如果这个状态能长时间保持的话,还能很好地修金刚萨埵忏悔罪业、修曼茶罗积累资粮,再通过修上师瑜伽,一心一意祈祷法王,信心又比较强烈的话——居士一般信心是比较好的,唯一的问题是很多人信心不稳定,比较盲目——这样的话,又有信心,又积累了资粮,又忏悔了罪过,这样的话,所有证悟的条件已经具备了,为什么不证悟呢?肯定会证悟的。如果你们观察了,但是还是模模糊糊的,对于空性没有什么很明显的体会的话,那就从头再观察。观察的时候,不要去观察其它东西,就是观察心。观察意识(心)的时候要通过时间去观察,不要通过空间。最后一定会深深地体会到空性。如果一次不行的话,就两次、三次。反复地这样观察以后,就能在心的本性当中——当然不是最终的心的本性,只是一个初步的了解——在这个状态当中静下来,那样子的话就会证悟空性。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证悟,因为你们有信心,又有金刚萨埵的修法忏悔罪过,又通过曼茶罗等积累了资粮,这样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;然后在修心上,我们刚才深深地体会到空性的时候,在这个空性的境界当中静下来,如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的话,有可能在这个时候突然间,就像以前和尚摩诃衍说的那样,突然间顿悟。像禅宗里讲的那样,有可能顿悟。如果这样真的顿悟,那和密宗的证悟已经非常接近了。



应个别初学者“需修行教诲”之请求,麦彭巴撰此学处。愿吉祥!善哉!善哉!



(以上讲记部分系根据慈城罗珠堪布的讲解录音摘要录出,原录音和完整讲记请参见慧灯之光网站。)


推荐阅读

诺那活佛谈全知麦彭仁波切

全知麦彭仁波切圆寂纪念日 | 尊者略传

全知麦彭仁波切圆寂纪念日 | 走近麦彭仁波切,谒见全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